养老产业拓荒者期待走出生存困境
6月17日清晨6点钟不到,潘婉贞就骑着电动车,赶到了福州市金秋老人院。接下来3天时间,院里130多名中风瘫痪、骨折卧床、痴呆的高龄老人将分批搬进老人院新址。潘婉贞的老母亲吴依娇已年过九旬,8年前就住进了金秋老人院,目前基本处于卧床状态。
6月17日清晨6点钟不到,潘婉贞就骑着电动车,赶到了福州市金秋老人院。接下来3天时间,院里130多名中风瘫痪、骨折卧床、痴呆的高龄老人将分批搬进老人院新址。潘婉贞的老母亲吴依娇已年过九旬,8年前就住进了金秋老人院,目前基本处于卧床状态。
由于办院场所不符合新的消防要求,管理部门两年前就开始催促“金秋”另寻新址。因为合适的场所难找,床位不得不收缩,几十名老人只好依依不舍地离开。潘婉贞今年58岁,几个兄弟姐妹不是家在外地就是身体不好,也都将迈进老年人的行列。由于每天都要跑老人院看望老母亲,88岁高龄的婆婆也需要照顾,7个月前潘婉贞的女儿生孩子,但她“一天都没办法去帮忙”。潘婉贞说,把老母亲接回家照顾根本不可能,只能跟着“金秋”一起搬家。潘婉贞家的情况颇具代表性,当天出现在搬家现场的家属,多数年龄都在60岁左右,“老养老”现象非常突出。
潘婉贞(左)在老人院护工帮助下搬家
任礼香收拾起同屋老人落下的玩具
在现场,两辆“护康巴士”引起家属们的兴趣,也给了院长吉凯麟一颗定心丸。它们的尾部装有升降台,不需要人力就可以将轮椅平稳地送到车厢里,然后上锁固定。据介绍,“护康巴士”来自一家居家养老服务机构,一年多前才在福州出现,方便坐轮椅的老年人和残疾人无障碍出行。“护康巴士”一趟可以搭载3台轮椅,除了司机还配有服务人员,大大提升了“金秋”的搬家效率。
“金秋”搬家
“护康巴士”升降平台将老人移入车厢
转移过程中,志愿者不断安慰老人
当天上午10点多,首批60多名老人安全转移到了距金秋老人院16公里外的新址。这里由学生宿舍租赁改造而成,也并非十分理想,但老人们总算又有了容身之处。
福州市金秋老人院是我省最早的民办养老机构之一,创办17年来始终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心。为何从福州市养老行业的品牌,陷入到如今的生存困境呢?省养老事业发展促进会理事张先生分析说,养老产业的拓荒者多是个体,或者一人主导、几个人自发组织;基本属于租赁场所办院,对硬件设施的投入也有限。这与养老产业发展初期的水平是相适应的。
由于养老属于微利行业,靠自身经营过程中的经济积累很难实现跨越式发展,福州创办较早的养老机构的发展基本是原地踏步,在最近几年地产等行业大资金进入养老产业的背景下,它们不论规模或硬件设施都显得有些落伍。加上外省一些老年公寓发生火灾引起人们对养老机构消防安全的空前重视,各个方面都对它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福州有几家早期创办的民营养老机构证照到期后没有得到及时更新,不仅政府补贴无法得到落实,也给一些手续的办理带来困难。近日,我省下发了《关于进一步促进养老机构健康发展十条措施的通知》,要求对尚未取得设立许可的已建养老机构,开展一次全面排查,重点检查房屋建筑安全、场所消防安全等情况,经鉴定后实施分类处理,许可一批、整改一批、搬迁一批。
对于将来的生存和发展,吉凯麟希望政府在推行养老机构“公建民营”时,向创办时间较久、服务质量好、社会美誉度高的养老机构倾斜,从而帮助他们在良好、稳定的硬件条件下运营。同时,发挥团队和经验优势,向大资金创办的养老机构输出管理,也是一条发展思路。